了解与分析铁观音相关知识
日期:2011-08-05 浏览:641次 
了解与分析铁观音相关知识

  一、铁观音属于乌龙茶类,是乌龙茶的代表。它介于绿茶红茶之间,属于半发酵类,是我国绿茶红茶、青乌龙茶)、白茶、黄、黑六大类之一。

  二、铁观音原产地和主产区在安溪县西部的"内安溪"为"四季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之地。安溪铁观音是中国乌龙茶中的极品,其香高韵长,醇厚甘鲜,品格超凡,驰名中外,被誉为“长寿”、“青春健美类中之香槟酒”、“最优美而诱人的天然花香”。

  三、优质铁观音条卷曲、壮结、沉重,呈青蒂绿腹蜻蜓头状。色泽鲜润,砂绿显,红点明,叶表带白霜,这是优质铁观音的重要特征之一。铁观音汤色金黄,浓艳清澈,叶底肥厚明亮,具绸面光泽。泡饮汤醇厚甘鲜,入口回甘带蜜味;香气馥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誉”。

  四、铁观音沿袭传统的“功夫”品饮方式:使用陶朱小壶或盖碗,白瓷小盅,先用沸水烫热,然后在壶中装入相当于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壶容量的叶,冲以沸水,此时即有一股殊香扑鼻而来,正是“未尝甘露味,先闻圣妙香”,1-2分钟后将汤匀倾小盅内,先嗅其香,继尝其味,浅斟细啜,确乃一种生活艺术享受。有朋自远方来,飨以功夫,表示对客人的敬重,而品饮者亦以能尝到一杯名贵的铁观音为快。

  五、优质铁观音鉴赏: 观形:优质铁观音条卷曲、壮结、沉重,呈青蒂绿腹蜻蜒头状,色泽鲜润,砂 绿显,红点明,叶表带白霜。

  听声:精品茶叶较一般叶紧结,叶身沉重,取少量叶放入壶,可闻“当当”之声,其声清脆为上,声哑者为次。

  察色:汤色金黄,浓艳清澈,冲泡展开后叶底肥厚明亮(铁观音叶特征之一叶背外曲),具绸面光泽,此为上,汤色暗红者次之。

  闻香:精品铁观音汤香味鲜溢,启盖端杯轻闻,其独特香气即芬芳扑鼻,且馥郁持久,令人心醉神怡。

  品韵:古人有“未尝甘露味,先闻圣妙香”之妙说。细啜一口,舌根轻转,可感汤醇厚甘鲜;缓慢下咽,回甘带密,韵味无穷。

  六、铁观音、本山、黄金贵和毛蟹的区别: 铁观音、黄金贵和毛蟹的香型差别很大,优质铁观音会有清幽高扬的兰花香(类似);黄金桂有“透天香”之名,香风格更为张扬、但并非类是铁观音的幽香,很难用文字来形容;至于毛蟹,香一般都很钝——农在加工毛蟹时向来不会怎么用心,马马虎虎就过去了,所以质量好的毛蟹非常少的。 比较有代表性的本山有一种类似橘子皮(可明显感知)的品种香,铁观音的品种香则接近兰花,从风格上说,二者都属于清幽的风格,如果品种香不明显的话,二者就很接近了。本山的叶子较薄,所以耐泡程度不如观音。铁观音TEAMARK.CN,泡个七泡,盖子上还是肯定会有兰花香的。要是本山第五泡就基本上没香了!!!还有就是看叶底的冷香,要是观音的叶底还是有很强的香气的,本山就没什么香了。都获工商总局注册日前,中国都……安溪全国批发市场成功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注册,成为现今国内惟一被冠以“中国”字样注册的全国性叶批发市场。

  安溪中国都全国叶批发市场投建于2000年,占地151亩,现有一、二期工程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总投资额1.5亿元,建有商铺700多间及两个叶交易大厅,设有叶精品展厅、文化博览馆、科技咨询服务中心、叶质量检测中心、电子商务网站、科技咨询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投资最多,品位最高、功能配套最齐全,风格独特考究的集业贸易、信息交流、文化研究、旅游、科研为一体的极具特色优势和吸引力的业新都市。安溪铁观音获得驰名商标称号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正式认定“安溪铁观音”为中国驰名商标。据悉,“安溪铁观音”驰名商标是中国首个涉驰名商标,堪称中国叶王国最高桂冠。

  “安溪铁观音”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对安溪农而言,意味着他们无须自创品牌,即可分享到顶级品牌荣誉带来的持续收益;对经营安溪铁观音的商而言,获准使用者通过自创商标和驰名商标的组合使用,能相得益彰扩大销售;对安溪铁观音的消费者而言,叶品质能得到更好的保障,“看牌买”将更加明了。

  铁观音的传说

  铁观音的传说安溪是福建省东南部靠近厦门的一个县,是闽南乌龙茶的主产区,种历史悠久,唐代已有叶出产。安溪境内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适宜于树的生长,而且经历代人的辛勤劳动,选育繁殖了一系列树良种,目前境内保存的良种有60多个,铁观音、黄旦、本山、毛蟹、大叶乌龙、梅占等都属于全国知名良种。因此安溪有“树良种宝库”之称。在众多的树良种中,品质最优秀、知名度最高的要数“铁观音”了。

  铁观音[百姓铁观音]原产安溪县西坪镇,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安溪铁观音    品种的由来,在安溪还留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清乾隆年间。安溪西坪上尧农魏饮制得一手好,他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观音菩萨,十年从不间断,可见礼佛之诚。一夜,魏饮梦见在山崖上有一株透发兰花香味的树,正想采摘时,一阵狗吠把好梦惊醒。第二天果然在崖石上发现了一株与梦中一模一样的树。于是采下一些芽叶,带回家中,精心制作。制成之后味甘醇鲜爽,精神为之一振。魏认为这是之王,就把这株挖回家进行繁殖。几年之后,树长得枝叶茂盛。因为此美如观音重如铁,又是观音托梦所获,就叫它“铁观音”。从此铁观音就名扬天下。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其品质特征是:条郑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晴蜓头、螺旋体、青蛙腿。冲泡后汤色多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俗称有“音韵”。音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

  铁观音其它相关

  铁观音原产福建省安溪县。据《清水岩志》载:“清水高峰,出云吐雾,寺僧植,饱山岚之气,沐日月之精,得烟霞之霭,食之能疗百病。老寮等属人家,清香之味不及也。鬼空口有宋植二、三株其味尤香,其功益大,饮之不觉两腋风生,倘遇陆羽,将以补话焉”,说明安溪唐代已产。到明代产稍盛,《安溪县志》有“常乐、崇善等里货(指)卖甚多”的记载。18世纪后期安溪户有了较大发展。诗人阮 锡在《安溪歌》中有“安溪之山郁嵯峨,甚阴常湿生丛。居人清明采嫩叶,为价甚贱保万家……”之句。随之区农民还选育出许多优良树品种,其中以铁观音制品质为最优。

  铁观音原是树品种名,由于它适制乌龙茶,其乌龙茶成品遂亦名为铁观音。所谓铁观音即以铁观音品种树制成的乌龙茶。而在台湾,铁观音则是指一种以铁观音特定制法制成的乌龙茶,所以台湾铁观音的原料,可以是铁观音品种树的芽叶,也可以不是铁观音品种树的芽叶。这与福建铁观音的概念有所不同。

  安溪铁观音制作严谨,技艺精巧。一年分四季采制,谷雨至立夏(4月中下旬~5月上旬)为春茶,产量占全年总产量的45~50%;夏至至小暑(6月中下旬~7月上旬)为夏,产量占25~30%;立秋至处暑(8月上旬~8月下旬)为暑,产量占15~20%;秋分至寒露(9月下旬~10月上旬)为秋茶,产量占10~15%。制品质以春茶为最好。秋茶次之,其香气特高,俗称秋香,但汤味较薄。夏、暑品质较次。鲜叶采摘标准必须在嫩梢形成驻芽后,顶叶刚开展呈小开面或中开面时,采下二、三叶。采时要做到“五不”,即不折断叶片,不折叠叶张,不碰碎叶尖,不带单片,不带鱼叶和老梗。生长地带不同的树鲜叶要分开,特别是早青、午青、晚青要严格分开制造,以午青品质为最优。

  安溪铁观音的制造工艺,要经过:凉青、晒青、凉青、做青、(摇青摊置)、炒青、揉捻、初焙、复焙、复包揉、文火慢烤、拣簸等工序才制成成品。

  优质铁观音条卷曲、壮结、沉重,呈青蒂绿腹蜻蜓头状。色泽鲜润,砂绿显,红点明,叶表带白霜,这是优质铁观音的重要特征之一。铁观音汤色金黄,浓艳清澈,叶底肥厚明亮,具绸面光泽。泡饮汤醇厚甘鲜,入口回甘带蜜味;香气馥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誉”。近来国内外的试验研究表明,安溪铁观音所含的香气成分种类最为丰富,而且中、低沸点香气组分所占比重明显大于用其他品种树鲜叶制成的乌龙茶。因而安溪铁观音独特的香气令人心怡神醉,一杯铁观音,杯盖开启立即芬芳扑鼻,满室生香。生产出优质的铁观音必须具备:①纯种铁观音品种树;②树生长在良好的土壤、气候环境中,并得到精心培育;③精湛的采制技术。三者缺一不可。

  铁观音的品饮,目前在福建泉州、厦门、漳州以及广东潮汕一带和台湾,仍沿袭传统的“功夫”品饮方式。使用陶制小壶、白瓷小盅(小杯),先用沸水烫热,然后在壶中装入相当于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壶容量的叶,冲以沸水,此时即有一股殊香扑鼻而来,正是“未尝甘露味,先闻圣妙香”。1~2分种后将汤匀倾入小盅内,先嗅其香,继尝其味,浅斟细啜,确乃一种生活艺术享受。有朋自远方来,飨以功夫,表示对客人的敬重,而品饮者亦以能尝到一杯名贵的铁观音为快。

Tags: 乐鱼体育全站app官网入口网址官方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网络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什么是炭焙型铁观音 下一篇铁观音茶叶的成分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铁观音煎银鳕鱼的做法
 [原料]银鳕鱼、铁观音、生抽、老抽、冰糖。  [烹调方法]  1.将银鳕鱼切咸片,放上少许生粉,放入...
铁观音栗子排骨汤
主材料  铁观音茶叶 3克  小排骨 300克  配 料:新鲜栗子 150克  调味料:盐 1茶匙  做...
铁观音烧鲜蚵的做法
铁观音烧鲜蚵  所属菜系其它菜系  所属类型另类饮食  基本特点  基本材料材料:铁观音2克、鲜...
芋丝饼=铁观音粉+芋头丝
用料 a.芋头 600克  盐 3克  鸡精 7克  糖 11克  五香粉﹑沙姜粉﹑  胡椒粉 各2克  ...
茶烧麦的做法=菊花烧卖+铁观音茶烧麦
  烧卖(steamedporkdumplings),又称烧麦、肖米、稍麦、稍梅、烧梅、鬼蓬头,是形容顶端蓬松束折如花...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乐鱼体育全站app官网入口网址官方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