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之饮法源流(下)
日期:2014-05-21 浏览:231次 
中国茶之饮法源流(下)   三点法   点法是将碾成细末,置盏中,以沸水点冲。先注少量沸水调膏,继之量注汤,边注边用笼击拂。《荈茗录》生成盏条记:沙门福全生于金乡,长于海,能注汤幻,成一句诗。并点四瓯,共一绝句,泛乎汤表。其百戏条记: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注汤幻成诗成画,谓之白戏、水丹青,宋人又称分。《荈茗录》乃陶谷《清异录》荈茗部中的一部分,而陶谷历仕晋、汉、周、宋,所记事大抵都属五代十国并宋初事。点是分的基础,所以点法的起始当不会晚于五代。   从蔡襄《录》、宋徽宗《大观论》等书看来,点法的主要程序有备器、洗、炙、碾、磨、罗、择水、取火、候汤、*盏、点(调膏、击拂)。   点法奉行宋元时期,宋人诗词中多有描写。北宋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歌》诗有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北宋苏轼《试院煎》诗有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北宋苏辙《宋城宰韩文惠日铸》诗有磨转春雷飞白雪,瓯倾锡水散凝酥。南宋杨万里《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诗有分何似煎好,煎不似分巧。蒸水老禅弄泉手,隆兴元春新玉爪。二者相遭兔瓯面,怪怪奇奇能万变。银瓶首下仍尻高,注汤作字势嫖姚。宋释惠洪《无学点》诗有银瓶瑟瑟过风雨,渐觉羊肠挽声变。盏深扣之看浮乳,点三昧须饶汝。北宋黄庭坚《满庭芳》词有碾深罗细,琼蕊冷生烟。银瓶蟹眼,惊鹭涛翻。   明朝前中期,仍有点。朱元璋十七子、宁王朱权《谱》序云:命一童子设香案携炉于前,一童子出具,以飘汲清泉注于瓶而饮之。然后碾为末,置于磨令细,以罗罗之。候汤将如蟹眼,量客众寡,投数匕入于巨瓯。候汤出相宜,以筅摔令解读器的创始与兴起沫不浮,乃成云头雨脚,分于啜瓯。朱权崇新改易的烹法仍是点法。   点法盛行于宋元时期,并北传辽、金。元明因袭,约亡于明朝后期。 四泡茶泡茶法是以壶或盏中,以沸水冲泡的简便方法。 过去往往依据陆羽《经·七之事》所引《广雅》云文字,认为泡茶法始于三国时期。但据著者考证,《广雅》云这段文字既非《经》正紫砂壶艺术:今天的创新成为明天的传承文,亦非《广雅》正文,当属《广雅》注文,不足为据。   四泡茶法   陆羽《经·六之饮》载:饮有粗、散、末、饼者,乃斫、乃熬、乃炀、乃舂,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庵。即以置瓶或缶(一种细口大腹的瓦器)之中,灌上沸水淹泡,唐时称庵,此庵开后世泡茶法的先河。   唐五代主煎,宋元主点泡茶法直到明清时期才流行。朱元璋罢贡团饼,遂使散(叶、草)独盛,风也为之一变。明代陈师《考》载:杭俗烹,用细茗置瓯,以沸汤点之,名为撮泡。置于瓯、盏之中,用沸水冲泡,明时称撮泡,此法沿用至今。   明清更普遍的还是壶泡,即置壶中,以沸水冲泡,再分酾到盏(瓯、杯)中饮用。据张源《录》、许次行《疏》等书,壶泡的主要程序有备器、择水、取火、候汤、投冲泡、酾等。现今流行于闵、粤、台地区的工夫则是典型的壶泡法。 余青
Tags: 中国 源流 乐鱼体育全站app官网入口网址官方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梅子韵缘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晶莹剔透的玻璃茶具 下一篇挑选陶瓷茶具的几点方法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红茶的清饮法和调饮法(图)
从茶汤的调味与否,可分清饮法和调饮法清饮法是中国大多数地方的饮用红茶方法,工夫饮法就属于清饮。即...
茶之心音——《安吉白茶》(代发刊词)
11.1茶之心音(代发刊词)☆安且吉兮茶字的组成颇为奇特,上有“草头”,中为“人”,下面是“木”,寓...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安吉白茶研究中心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安吉白茶研究中心安吉西苕溪陆羽茶足迹研究中心弘扬白茶文化!壮大白茶产业!建...
陆晓晶:引领中国茶艺,存葆千古茶香
与世界上许多美好事物的境界一样,好的茶香,在于可表述与不可表述之间。清雅者胜于浓郁者,无相者胜于...
虚静之美 雅俗之香中国茶道
中国茶道我国茶道审美文化的最显著特征之一,即乃虚静之美也。  追溯历史,早在先秦时代,诸子百家对...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乐鱼体育全站app官网入口网址官方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