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学“墨忆茶队”暑期实践启动
日期:2013-07-02 浏览:945次 
浙江工商大学“墨忆茶队”暑期实践启动

  进入六月底,在杭的大学陆续开始迎来暑假。很多学生还是考完试后回家,但是每年都有这么一批学生,他们利用暑假实践,做一些他们值得的事情。近日,浙江工商大学的大一学生组建了自己的团队,叫做“墨忆队”,开始了他们的计划——了解和推广文化

  “墨忆队”的成员主要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有7名大一学生组成了这个团队。既然实践的对象是,就要先从的历史开始,他们就把参观

中国叶博物馆作为整个实践活动开始的第一站。

  根据分工安排,小组成员依次参观了博物馆内的史厅,萃厅,事厅,具厅和俗厅。每个厅有主要负责的同学,分别记录,全方面了解的各个方面。同学们表示,他们参观叶博物馆,是想尽可能地得到更多有关知识,为接下来的实践打好基础。

  参观叶博物馆之事厅心得

  食品学院 食工1202 付东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经过了简单的转车之后,我们来到了西湖龙井村南高峰 下的叶博物馆。沐浴着细雨,走在路边,眼前一片朦胧的淡绿,身旁氤氲着淡淡的草香。叶博物馆便藏身于这淡绿与草香间。

  为国饮,杭为都。初进叶博物馆,给人一种感觉就是简而不凡。由大门进去首先进入的便是史厅,里面详细的介绍了叶的发展,历代对叶的研究以及各代饮方式的差别。廊腰缦回,几经蜿蜒,便走到了史厅的出口。经出口往径直前走,不出数十步,右拐便到了事厅。

  事厅是最接近生活的一个叶介绍区域。“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这句古老的俗语道出了中国人民日常生活的不解之缘。同时,“琴棋书画诗酒”也道出了文人雅士对的偏爱。

  之栽、之制、之饮、之效、之藏、之用、之艺、之兴、之出是事厅的主要介绍内容。事厅最贴近生活,是我们或多或少都耳濡目染的一些基础知识,但是这些基础知识并不是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耳熟能详的。事厅便向人们展示了一些普通而不简单的知识

  映像中的树都是一些矮小的树木,到了事厅我才了解到,原来可以分为乔木型和半乔木型。陆羽的《经》有云:“者,南方之嘉禾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云贵川一代的树树型较大,随着往东传播,树型逐渐变小,叶色加深,角质层加厚。树在自然状态下可活100多年,但是人工栽培的树经济期一般为50~60年。

  之制。可大致分为六大类,分别为绿茶红茶、乌龙(青)、黄白茶、黑绿茶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概念中的也多指绿茶红茶、乌龙对于我们来说也不陌生,只是制作过程中比绿茶多了发酵、晾青等步骤。黄有闷黄这样一道步骤,因此香气变纯,滋味变醇。白茶的特点是不炒不揉。

  之饮。水为之母,之性发于水。对于水的选择,陆羽《经》有云:“山水上,江水下,井水下。”对水的要求,有以下几点:清、软、甘、活、咧。最适宜泡茶的水为泉水、其次为纯净水、矿泉水、自来水。而井水硬度较大,易与中的有效成分结合,影响的口味。在古代,江水,雪水都是泡茶佳品,但是现在污染严重,故不推荐。器为之父,对于一些名优产品来说,可以用玻璃器皿,便于观察叶的形态。花茶、乌龙则适合用盖碗,可以保留原味。紫砂壶泡普洱最佳。

  之效。“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一碗”。中含有丰富的多酚、氨基酸等,其抗氧化作用非常完整,而且保健作用也异常全面。常饮有利于保持身体酸碱平衡,对身体有很大帮助。

  之藏。叶的保藏有一定的要求。一般要求叶的含水量小于6%,低温保藏。干燥,避光密封。一般采用石灰缸,充氮,真空包装等方法。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的用处已经渗透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食品、化工,医药等。相信以后会有更大的发展。由发展的出来艺术更是不在少数,诗歌,戏曲,影视等,数不胜数。现代关于文化的研究也没有停歇。

  不知不觉,两个拐弯,我已经绕出了事厅。在这不足50平米的地方,却令我如此地流连忘返。许多详细的事资料都被记录在这小小的空间里。真的是令人受益匪浅。不觉中已接近12点,事厅的人逐渐多了起来,又是一派活泼热闹的景象,嗯,看来我们的传统文化从不会停止前进的脚步。

  一番参观过后,雨已渐渐停歇。一缕缕阳关铺撒下来,照在一棵棵树上,在水滴中折射后发出炫目的光芒。远方的山峦云雾缭绕,宛如仙境。踏着阳关,我们结束了这一番美妙之旅。

  观史厅有感

  生物1202 董峰峰

  来到中国文化博物馆事史厅,一股清新淡雅之气迎面扑来,厅中灯光柔和冲淡,暗香满厅。展厅是一个回形走廊,共有七大板块,三处转弯口。这七大板块讲述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史,分别为“孕育发轫的早期”、“法相初具的唐代”、“繁荣兴盛的宋代”、“承上启下的元代”、“返璞归真的明代”、“走向世俗的清代”以及“民国时期的叶改良”。

  每一个板块开始处均会有一张大的挂壁图纸给予简要说明。墙壁上则挂着各式各样的图文资料。下方的橱窗里陈列着每个时代中与有关的器具。在早期的板块中,墙壁上贴着几张古树的照片,它们无一例外都集中在云南省。中国文化起源于西南地区的古巴蜀一带,随后向长江中下游及中原地区发展。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逐渐萌芽,不过此时仅限于文人雅士,达官显贵。古人说“兴于唐而盛于宋”,往前走过一个拐弯口,便到了不得不说的唐代板块。

  唐朝经济发达,文化繁荣,许多名茶,贡正是相继出现在这一时期,始征税,始成书。唐代饮风俗,品饮技艺法相初具。唐人陆羽的《经》更是开天辟地,自成一方。不知不觉中,便到了宋代的板块。宋代中国文化高度发展并趋向于精致奢华的时期。时人更有斗一说,从帝王显贵,文人雅士到市井百姓无人不爱斗。不过作为一种趣味性与技术性兼具的活动,斗到了以冲泡为主流的明代基本绝迹。

  在史厅的第二个转弯口便有宋人斗的雕塑,那些寻常百姓一个个拿着具,顿时自有一股气质,真是阳春白雪,雅俗共赏。再往前走便是废团改散的明代史了。明洪武24年,朱元璋下令废除贡团,改贡散,后人对此评价甚高。元代,之用有三: 日茗,日末,日蜡。进贡宫廷仍以末和蜡为主元代武夷取代北苑成为贡,并在福建武夷山九曲设立御园。拐过第三个碗口,一个小小的景窗出现在眼前,蜿蜒的道路顺着前方一直延伸。原来这是马古道的缩景,原来是到了清代的板块,想这马古道自古便有,却在明清达到使用巅峰。清代开始走向世俗,深入到千家万户,馆大兴,饮被大力推广。

  展厅的最后一个版块是民国时期的文化。彼时由于南亚诸国叶发展迅速,我国叶生产每况愈下。民国成立后,界以吴党农为代表的有志之士积极引进现代科技与管理体制,进行一系列的改良,为近代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观俗厅有感

  食工1202 曹丽艳

  中国叶博物馆是文化专题博物馆,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南面龙井路旁双峰村。其中有许多展厅,向人们介绍了许多有关文化知识,“俗厅”

  就是其中之一。“俗厅”的灯光比较昏暗,走进“俗厅”就像真的走进了那个世界,与那些地区的人们品茶

  走进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充满藏族特色的房间。藏族民间传统日常饮料就是酥油,藏语称“甲脉儿”,流行于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藏族地区。其制法为先将砖用水久熬成红色浓汁,倒进酥油桶(藏语称“董莫”)内,加入酥油和食盐,用力将“甲罗”(酥油桶内的木制搅拌器)上下来回抽几十下,使其水乳交融即成。和酥油有一套规矩,主人请喝酥油,一般是边和边添,不一口喝完;如喝了一半不想再喝,待主人再次添满后,或客人辞行时应一饮而尽。

  再走下去,就是流行于云南傣族、哈民族等少数民族的烤。在瓦罐中投入晒青,火塘中翻抖烘烤,待有焦香味时,注入铜壶中烧开之水煨煮而成,汁浓、色鲜、味甘,深受西南许多少数民族喜爱,客来皆用其敬

  再来便是四川馆。通常四川馆应是铜壶、锡杯托、好么师(博士)样样皆精。有谚语说四川“头上晴天少,眼前馆多”,四川的馆不仅是休闲小憩,摆“龙门阵”的去处,就是也是吃讲理,解决纠纷,消释前嫌的断案场所,四川馆的^***、社会功能比其他地方更为突出。

  而后便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功夫,也叫工夫,流行于广东、福建、台湾等地,具精致、泡工独  特、饮用程式讲究。用水以井水、泉水为佳,先烫壶烫杯,叶装入壶中七成满,还要掌握“高冲”、“低洒”、“刮沫”、“淋盖”、“浇杯热灌”等要领。

  最后是徽州庄。其经营范围极广,活动遍及各地,它的兴衰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息息相关,从中可窥探整个社会经济状况的梗概。

  中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每一历史阶段、每一地域,有关于的风俗习惯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的形成和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影响着各民族生活习俗的许多方面。

Tags: 乐鱼体育全站app官网入口网址官方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网络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宁德要向“茶叶产业强市”全面迈进 下一篇兰州市七里河工商给散茶配“身份..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大学教授讲解金花茶的养生功效
11月13日,广西大学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宁恩创在金花茶论坛暨品茶会上发表题为《金花...
“墨色”茶香悟人生
可能是由于艾明福先生一直信奉行动永远高于宣言的缘故,以至于他的茶水画艺术已成蔚为大观,世人却难以...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关于整顿茶叶市场的通知
为进一步规范茶叶市场经营秩序和保障消费者权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于近日发布了《关于认真开展茶叶...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关于整顿茶叶市场的通知
为进一步规范茶叶市场经营秩序和保障消费者权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于近日发布了《关于认真开展茶叶...
胡坪:亲历浙江茶叶的崛起(图)
  浙江茶人胡坪,历任浙江省农业厅经作局科长、高级农艺师、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兼职教授、中国茶叶学...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乐鱼体育全站app官网入口网址官方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