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说传统漆器
日期:2013-12-15 浏览:393次 
概说传统漆器

(一)漆器及其源流 漆器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品,其造型和纹饰图案都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古代的漆器大多是实用品,如日常器 、家具木器等,从制作方法上看,有螺钿镶嵌、雕填镂刻等。 漆本是一种树木名称,这种树木皮下有一种粘汁,可以用来写字,也可以用来涂刷在器物的表面,起保护和美观的作用。后来,墨发明后,漆无所用,大多用来髹物。到了汉代,出现了用漆来作画。如今,我们知道的最古的漆物,就是汉代的两类风格不同的产品,一类为民间日用品,以红、黑无纹素漆为主,光亮厚重实用;一类为精美的漆工艺品,精雕幽默作,产生了很多技艺高超的雕漆名家。到了清代,民间漆器以南方所制的最为精美,其他地方的漆器也各有特色。清代宫廷漆器更是无以伦比,无论是原料还是技艺,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其制品富丽堂皇,异常精致。

(二)漆器的漆法 平漆 直接将涂刷在器物表面。 雕漆 这是漆器中最高贵、最有艺术意趣的。主要是在器物上叠涂朱漆或其它颜色,少则当选十层,多则数百层,然后在厚厚的漆层上,雕刻种种形状,并使其文浮现。 雕填将器物涂上漆后再雕刻花纹,并打挖成凹状,再以各色漆填平。 剔红 雕漆中全部用朱红色 戗金 器物上涂上漆,干后,再用针刺图样,然后把金属撒于裂缝中,弄平,称之为戗金;若撒上银屑,则称为戗银。 填漆 用五彩稠漆一次按花纹所需的颜色不同而堆上去,磨平即显出所刻花纹,一次成功无改变机会; 堆红 在漆器表面堆成各种花纹,再反复用朱漆,称堆红,又名罩红。 嵌 即在漆器表面以用贝壳的薄片制成各种山水、人物、花岛图案,然后镶,嵌在漆器上,显得五彩纷呈、光彩夺目。

(三)漆器的质地和形状 漆器的质地可以别金、银、锡、木等。如宋代,制作雕红漆器,特别是宫中用盒,一般都用金、银制 作,用红颜色的漆进行髹涂,涂一层干一次,干后再涂,如此扫复,然后在厚厚的漆层上加以雕镂。 漆器械的形状,一般为盒、盘, 匣次之。盒有蒸饼式、河西式、鹅蛋式等,大的可一尺多,小的只有寸多,两面有花纹。盘有圆的、方的、腰样的、四角形、八角形、牡丹花形。 匣有长方、四方、二撞、三撞四式等。

(四)漆器的鉴别 鉴别漆器的年代与价值,一般是看颜色的改变和有无段纹。 宋代的漆器,黑而无光,颜色与木炭混为一体,木纹也深深印入漆里,器物上有细碎段纹,好像人手上的纹路,又称之为牛毛纹。如果漆器上有这种纹路,可以断定年代久远。 明代的漆器,表而略有光亮,段纹有蛇腹、手皴两种。 清代康熙时的漆器,颜光亮的多,木纹大致与明代相同,还有的毫无段纹,而明代的漆器全部有段纹。 乾隆时期的漆器,其黑中虽亦间反木纹,但都很细微,不很显眼,与以上所说的各代漆器的木纹颜色或黄或紫与木无差异。 一般新的漆器经日晒风吹,亦能产生段纹,且漆也要脱落,但颜色黑中仍觉透光,不能发现木纹,也可以闻到漆味。 明代雕漆漆器中有黑色、红色(紫色),里面都是黑漆,大多有段纹。外面雕的花,没有硬棱,有光亮,非常坚硬。有些带黑纹的漆器,是因罩漆时,先上一层红漆,再上黑漆,如此反复多次后,然后雕刻,所以横看有黑纹? 然而旧时的漆器,不管是什么颜色都有润光,到了乾隆时代其红色也不发紫了,但新的略显紫一些,花样也无硬棱,颜色有黄、绿、红、古铜、金等。明代雕别漆器时还应注意: 用漆漆物必须荫干,若没干又见了风,往往容易破裂而起蛇腹纹。所以,判断漆器,不能仅以起蛇腹纹判定漆器新旧。不过,手皴纹是经过多年形成的,新的漆器决不会有。 鉴别雕填的漆器,要详细辨别颜色。一般作伪者,都是将旧螺 物去掉,填以新漆,然后用香熏,以 抹,所以看颜色就很重要?

Tags: 乐鱼体育全站app官网入口网址官方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网络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如何判断漆器的价值 下一篇历代漆器鉴赏(二)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品味云南凤庆独特的传统茶俗“百抖茶”
百抖茶是云南凤庆独特的传统茶俗,也是云南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群众一种颇具当地特色的饮茶方式。当地...
9种传统药膳有助治疗皮肤病
爱喝茶的朋友可能不知道茶还可以外服,并且治疗一些皮肤炎症。效果还不错哦!也许你正被这些皮肤病困扰...
女子传统茶俗文化
亲家婆茶女儿出嫁后的第三天,父母亲要去看望女儿,称谓'望朝'.望朝时,父母亲要随身带去一两左右的'谷...
安溪铁观音传统纸包茶热销东南亚并十分受宠
纸包茶全靠手工各式各样的纸包茶以纸包茶曾经是安溪铁观音的一项传统包装工艺,近年来,随着现代包装的...
女子传统茶俗文化
亲家婆茶女儿出嫁后的第三天,父母亲要去看望女儿,称谓'望朝'.望朝时,父母亲要随身带去一两左右的'谷...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乐鱼体育全站app官网入口网址官方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